【1】 个体—苍鹰—种世衡:
生于东纪三六八三年,宋太宗赵炅雍熙二年,西元985年;死于东纪三七四三年,宋仁宗赵祯庆历五年,西元1045年,字仲平,京西路洛阳人(今属河南洛阳)。
种世衡父母情况不详,只知他是著名隐士(作秀)种放的侄子。
种放号称隐士但却是与官员们混得十分好,因为叔叔的关系他被提拔进入官员阶层,先后出任多个地方的地方官,为人刚正,不畏权贵。
他在西北的武功县任职时正逢党项入侵,种世衡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招募当地数千精装并教授弓马,这竟令敌人望风而逃,此事成了后来他被范仲淹所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元1040年,种世衡在凤州担任通判(法官)时,因处罚了为非作歹的王蒙正而得罪了他的姻亲太后刘娥,因此被调往西北的鄜州任职。
此时的宋党战争已经全面打响,鄜州成了前线之一。但种世衡却对战争充满兴趣,凭借着出色的军事天赋,他指出延州的防御体系太过松懈,应在约两百米外的宽州废城的基础上修建一新城以来加强防御。
获得批准后他开始带领军民边与党项军交战边修筑,可以想象当时城外人们拿着钢刀互砍,城内民工拿着水泥刀砌墙的场面是何等壮观。城成之后,朝廷取名为「清涧」,此后他一直驻守在清涧城,牢牢地守卫着西北。
种世衡不仅在军事方面出色,在外交手段上也有着相当的手腕,一番运作令西北的羌人无不信服于他。某次为了劝说屈通部依附,他就亲自踏着大雪来到对方营帐中嘘寒问暖,虽惊险程度比不上郭子仪,但也算是胆气十足。他还曾利用李元昊疑心病这一性格缺陷借其之手杀掉了李元昊的臂膀野利兄弟,其过程堪称谍战大片。
但由于对武将的歧视传统,即使是文官出身也亦是如此。他被经略庞籍打压不得升迁,最终在筑成细柳城后病逝。
自他而起,种家成为了西军的顶梁柱之一,他的子孙大多为名将,如:种谔,种师道。直到国家灭亡为止,种家一直守护着西北。
【2】 政府—宋—都知:
宋代宦官分成两大系统:内侍省与内内侍省(这名字可真是够.......),后者更加亲近皇帝。而内侍省的最高官职则是左班都知与右班都知,但这时李宪应是为了行动方便而挂名。
【3】 政府—宋—言官:
言官实质是监官与谏官的合称,又称台谏。但在宋代之后两者合并了。
监管负责监察百官,谏官则负责指出皇帝的错误并加以规劝。
言官制度的前身为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但在当时仅有少数人当任。宋代之时又称为御史台或者监司,其代表物是掌管刑罚正义的獬豸。
由于赵匡胤的「不杀言事者」的祖训以及每隔一段时间不弹劾就会被撤职的奇怪规定,使得他们相当肆无忌惮与活跃,包拯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这种制度缺乏有效的制约与管理,使得其在成为党派斗争武器时变得极其恐怖,苏轼在御史台小黑屋里蹲着时应该就是这么想的。
【4】 政府—宋—参军:
全称参军事,最初相当于将领身旁出谋划策的军师。而在晋代之后则变为地方军事官员的名称。
【5】 地点—延州—宝塔山:
位于延州东南方,又名平林山、嘉岭山,海拔约1135米,因其上有一座宝塔而得名。塔始建于唐代,现存则为明代翻修版,八角形,高九层约44米,楼阁为砖塔式建筑,登上塔顶可鸟瞰延州城。
范仲淹曾在此山上留下题字石刻,「嘉岭山」与「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6】 地点—延州—清凉山:
位于延州东北的延河对岸,又名太和山,海拔约1050米,上有太和道观和历代开凿出来的万佛洞。
【7】 地点—延州—凤凰山
位于延州城中心,海拔约1132米,为延州重要的军事依托。
【8】 地点—延州—延河:
又名区水、去近水、洧水、延水等,为延州及陕北境内的第二大河,全长286.9公里。
延河发源于白于山(位于陕西北与宁夏南交界处),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为黄河的第一支流。
【9】 杂项—三秦:
指关中与陕北之地,秦国便兴盛于此地,后项羽将此地分成三块封给三位秦国降将:章邯、董翳与司马欣,因此得此外号。
【10】 杂项—五路:
指陕西、京西、京东、河北、河东五路,都承担着抵御外敌的重要任务,一旦失守汴京便会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11】 个体—宋—范雍:
生于东纪三六七九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六年,西元981年。
死于东纪三七九四年,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西元1096年。
字伯纯,京西路太原人(今属山西太原市)。
范雍的家世算是比较显赫,曾祖父范仁恕曾在五代十国中的后蜀任相,祖父范从龟曾在宋朝任刑部侍郎。
在进士及第后,范雍就任洛阳县主簿,积攒政绩进入中央,后担任地方大员。
李元昊叛乱之时,范雍出任延州知州,承担着重要的义务。
李元昊在摸清了范雍的个性后,故意向其示弱,在范雍为之大喜不久又向他诈降。范雍对于这一送上门的买卖自然是欣喜异常,放松了戒备。李元昊趁机攻入宋境,在三川口大败宋军,进而围攻延州,所幸天降大雪使其不得不撤退。
由于他的这种行为,中央给予他贬谪的处分,而党项人也十分黑色幽默地称其为「大范老子」,老子在西北方言中意为爹,但怎么看都像讽刺。
范雍与狄青还有点渊源,狄青当初还只是一个小军官时因为触犯法律将要被斩,范雍出于仁心将其救下,也算为大宋做了件好事。
【12】 个体—苍鹰—种谔:
生于东纪三七一五年,宋真宗赵恒天禧元年,西元1017年。
死于东纪三七八一年,宋神宗赵顼元丰六年,西元1083年。
字子正,京西路洛阳人(今属河南洛阳市)。
种谔为种世衡五子,富有谋略,但为人性格怪异,其父死后因延州统帅陆诜的举荐而掌管清涧城。
宋神宗赵顼时期,种谔曾以计招降西夏将领嵬名山,得军士万余。在归途中遭遇西夏伏兵,但是却为种谔所败,种谔因而名声大噪。
后其奉密旨建筑绥州城时,使用迷惑战术大败来袭敌军,但却遭到陆诜的弹劾,一理由是擅自建城,二是随意出战。弹劾旋即引起了言官们的集体攻击,加上各种过去的陈年老事致使种谔被连降四级,但不久便被回归原职。
在元丰西征(五路伐夏)战役中,种谔率领一路大军连克数城,在无定川伏击八万西夏军,无人能敌。但因其他几路始终未能前来会合,士兵军心涣散,不得不撤离。
此后他意欲筑城以来夺取横山,但建议未被采纳,使他心灰意冷,导致朝廷决定修筑的永乐城被围时只是冷眼旁观。
西元1083年,他因背上生疽去世,享年六十六。
种谔善于驾驭军队,奇计百出,每战必胜,但为人傲慢且性格怪异残忍,左右若是有犯法便会被他毫无犹豫地斩首,有时甚至会剖心取肝。
奇人必有奇为?
【13】 个体—苍鹰—种诂:
生于东纪三七一二年,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七年,西元1014年。
死于东纪三七八二年,宋神宗赵顼元丰七年,西元1084年。
又名种古,字大质,京西路洛阳人(今属河南洛阳市)。
种诂为种世衡长子,年少时因为崇拜从祖,著名隐(作)士(秀)种放的事迹而跑去隐居不接受荫恩(即父辈担任官员的话,子辈可得推荐任官),将机会让给弟弟,人称「小隐君」,不过在父亲于西北任职后出山,为人沉稳。
在父亲去世后他被任命为兴天尉,后升任为地方大员掌管军事,击退羌人进攻,与弟种诊大败环州羌族。
值得一说的是,他可以为了孝义去拒绝他人的馈赠乃至替种谔下狱,但是为了私怨却去控告范纯仁,人心难料啊。
【14】 政府—宋—教头
即教练,为军中教授武艺之人,相当于下级军官。
【15】 政府—宋—指挥使:
唐朝末年各藩镇都指挥处,设置临时性武职官衔,宋代亦沿袭,为一种临时性的官职。
刺客信条:庆历得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武帝隐居之后的生活》、《赤心巡天》、《地煞七十二变》、《武林之王的退隐生活》、《江湖舔狗也能当上掌门》、《华山武圣》、《我不要做首席真传啦》、《光阴之外》、《修神外传仙界篇》、《青葫剑仙》、